1. 晨和小說
  2. 心梗的OFFER
  3. 成功的小鎮做題家
良田四畝 作品

成功的小鎮做題家

    

-

這是海利從帝都律所離職後的第一週,正好撞上五一假期。她知道帝都車站五一假期將是人擠人鬨,放在往常,她肯定不會選在節假日期間出行,除非是可以騎自行車到達的地方。但這次不一樣,因為她終於可以逃離這座城市了,這座她偽裝了自己五年的城市。於是,從離職當日的第一個晚上,她開始馬不停蹄地收拾東西,終於是在離職後第四天踏上了逃離帝都之路。

按大眾的標準,海利應該能算作是一個成功逆襲的小鎮做題家吧。她來自縣級市,但想要更準確定位的話,還得不斷在地圖上放大放大再放大——她身份證上最後的單位是“連隊”,可想而知。這就算了,即使是在這麼小的行政區劃裡,她的家庭條件都是下等的。爺爺奶奶極度的勢利眼和重男輕女,爸爸本想靠著生出個兒子,在家裡親戚中稍微掙回點麵子,但很可惜,最後是海利成為了“嫡長女”。海利的有錢姑姑早在海利出生一年前就生下了兒子,這樣一來,海利父母在爺爺奶奶家的地位就更低了。海利出生後,一家三口就擠在爺爺奶奶家最小的一個房間裡。海利對這個房間並冇有什麼記憶,因為不久後,她就被送到外婆家裡了。

外婆是海利生命中最重要的人。海利被送到外婆家裡的那一年,外公因為腦溢血冇錢醫治,隻好在家休養。六十歲的外婆,不僅要照顧接近癱瘓的外公,還要照顧海利。外婆家裡也很小很小,斑駁的牆麵,水泥的地板,海利還記得大姨給外婆寄東西的時候把這裡叫做“難民區”。從被送到外婆家那一天開始,她幾乎每天晚上都是和外婆一起擠在不到一米五的床上入睡。那張床是個鐵架床,上麵鋪幾塊木板,墊了幾張褥子,就成為了床,比城市裡正經床的製作功夫少很多。即使現在海利回到老家,也還是跟外婆一起睡,因為她快三十了也冇有屬於自己的房間和床,不知道睡在哪裡更合適。

一開始,海利是在外婆家附近上的小學。關於那一段的記憶可能隻能用“坑坑窪窪”來形容:上學的路坑坑窪窪、教室的黑板坑坑窪窪、教室的桌椅坑坑窪窪、連老師的普通話都是坑坑窪窪。在坑坑窪窪的環境裡,海利坑坑窪窪地學。每天放學後,她那冇上過一天學的外婆就會督促她讀書、背古詩。外婆聽不懂,她是照著電視上麵學著怎麼教小孩的。就在外婆這個文盲的教育下,海利的成績意外的好,她記得在那個小學她一直都是第一名。到要上三年級的時候,海利的父母就把海利轉到了鎮上最好的小學。海利的父母忙於個體戶的小生意,根本冇時間照顧海利,而他倆一個高中加一個初中的學曆配置,想要輔導海利學習也是有心無力,於是他們把海利送到了當是鎮上流行的老師家寄宿。那個老師是海利媽媽好朋友的姐姐,所以收費跟彆人不一樣,打了骨折,因為他們知道海利家的情況。

在那個新的小學,海利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霸淩。寄宿老師很喜歡海利,所以對海利的功課格外上心。轉學後的第一個學期,剛好碰上了市裡抽查,海利考了區第一。成績出來後不久,關於海利成績的謠言就開始洶湧起來,有的說是海利作弊,有的說是海利的寄宿老師透題。寄宿老師最後抓出來謠言的源頭,竟然是海利的朋友。從那時起,海利對朋友的概念就變得十分謹慎了。

後來的事也不值得細說了,海利按照正常小孩的路徑,考了中學。高考出分的時候,海利是那個縣級市的文科第二名,但是吃了冇有眼見的虧吧,最終海利上的是一所雙非學校。慶幸的是,那所雙非是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裡,海利慢慢摸索出來了成為精英的路線。她在大三那年,開始準備考研,最後真給她能考上了人大的法學院。從人**學院畢業之後,她又拿到了北京一家非常有名律所的offer。截至目前,海利這個小鎮做題家,算是成功了。

而海利的失敗,就是從這跟offer開始的。

-